在香港,好學校很多,然而植根中國傳統文化,兼采國際教育精華的中英雙語學校並不多。在香港,好學校很多,然而敢於開宗明義,幫助香港年輕一代延續民族精神血脈,兼具國民身份意識和國際視野的學校更是少見。而漢鼎書院,便是這樣一所致力於培養具有「中國底蘊、香港情懷、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袖,秉承追求卓越的學術精神,著力融合中國和國際教育精粹的私立學校。自2017年成立至今,漢鼎教職員不忘初心使命,頂住了社會動盪和疫情衝擊。憑著老師盡心、學生用心和家長的信心,學校在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辦學成果等方面得到了公眾的廣泛認可——漢鼎學子逐年遞增,從2017年的三十餘人發展到如今的二百多人,學業成績更是在全港聲名鵲起。不僅首三屆畢業生個個手握世界知名學府錄取通知書,在各類競賽中,漢鼎學子也均有斬獲,學校口碑和影響力大幅提升。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我們將繼續努力。


五年來,在精進教學之餘,我們也時常教導學生,要做精神的強者、思想的強者、能力的強者,更要有強大的內心,既能扛得住壓力和挑戰,又有「達則兼濟天下」的胸懷,成為有使命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世界公民。而身為榜樣的漢鼎書院,自立校起,便勇於承擔社會責任,一步步實踐並發揮它應有的社會價值。

一、填補香港教育結構的空白
五年來,這份使命不斷踐行。早在籌辦之時,一眾創校元老便對學校給予了厚望——取名「漢鼎」,寓意中國文化為根,亦是每個學子未來的使命——傳承中國優秀文化,成為未來和平美好世界的建設者。而彼時的漢鼎書院,便一早找准了定位,開設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的國際課程。這樣的設置,在不久之後的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動盪中,凸顯了它獨特的優勢與必要性。

2020年港漂圈發表一篇名為《港漂群體引入內地辦學機構需求調查報告》指出,「香港自修例風波以來,政治入校園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這導致很多人對香港整體的教育環境失去信心,其中港漂家長的擔憂更甚」。而港漂對香港教育最大的顧慮來源於「家國教育欠缺」,同時,過半家長擔憂孩子「全球視野欠缺」,逾四成家長分別對「教學水準不足」和「繁體字造成學習困難」有顧慮。

從2012年「反國教」風波到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動盪,不禁引人深思:分明是炎黃子孫,為什麼拒絕國民身份?分明是追求民主自由,為什麼容不下其他意見表達?如何幫助香港年輕人厘清文化血脈和身份?如何引導他們在獨立思考判斷的同時鑄造兼容並包的情懷?

而漢鼎書院作為一所「行己恭,立心正,進道勇」的學校,此時更顯示出了勇立潮頭、敢為人先之魄力,為亂象橫生的香港教育正本清源,引領香港現在及未來的年輕一代,建構家國認同與全球格局,為香港與大灣區的融合發展、為國家與世界的和平美好,培養優秀人才。

二、幫助孩子建立民族身份認同感
五年來,這份信念愈發強烈。什麼才是最適合中國孩子的教育?漢鼎的老師經過了無數的實踐後,精煉出了答案:根植中國,紮實的中文根基配合展望全球的國際課程,其實才是最適合中國孩子的教育。然而,修讀國際課程的前提,是要有一個文化的根本。因此,在漢鼎書院,我們把培養學生的民族身份認同作為立校三大基石之一,融匯於各科的課程設計及校園活動當中。例如,多元化的中文課程設置堅持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也充分考慮和尊重了國際化的需求。中文學科的教學語言為普通話,寫簡識繁。學校在小學及初中階段採用內地人教版部編本教材,並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標準來施行。而高中階段的中文課程則按照IBDP的最高標準來實施。學生需在IB指定書單中,研讀包括蘇軾的詞選、歐陽修的散文、湯顯祖的戲劇等數十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以培養他們文學鑒賞的眼光以及批判性思維。

學校還異常重視孩子們對中國歷史的學習。我們為七至九年級學生開設了一周兩節中史課,內容涵蓋了從夏商週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的內容,務求讓孩子充分瞭解自己的母國歷史與文化,形成正確而合適的自我定位和民族意識。

在課程活動安排上,漢鼎的UOI探索課程更是將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和意象設計於其中,讓孩子們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同時喚起了他們工匠精神和人文情懷。例如,在「萬物啟蒙」的UOI活動中,孩子們從「茶」、「石」、「竹」、「瓷」、「紙」、「布」進行探索。融匯中文、科學、人文、藝術等學習領域的「萬物啟蒙」,讓孩子們在完整的時空中遊歷中國文化、自然感知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意象,從而培育出具有全人素養的世界公民。

而春節、中秋等中國傳統節日更是令孩子們中國情懷落地生根的好時機。在漢鼎書院每年的「中國文化之夜」晚會上,既有各年級漢鼎學子的古詩詞朗誦、吟唱,又有中國民間傳統曲藝表演;舞獅、民族音樂演奏、漢服秀更是讓每一位漢鼎學子自豪於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一些重要的日子,例如國慶節、512全國防災減災日、南京大屠殺全國公祭日、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全國交通安全日等,學校都會安排特別的集會和班會活動,建構學生的國家觀念及國民身份認同。

此外,學校不久前還組織學生參觀「光影記憶百年風華——《國家相冊》大型圖片典藏展」,並在校園中展陳主辦方新華通訊社贈送的十幅作品;主辦「文化行走閱讀中國——70年70城聯讀活動」香港站的閱讀活動,在致敬為新中國建設做出偉大貢獻的英雄城市的同時,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參與與中國航天員「天地對話」,感受祖國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帶領漢鼎學子參訪大公文汇集團,瞭解報社歷史與媒體運作流程;和成都小學生相約雲端,隔空同上川劇課,領略「蜀戲冠天下」的魅力等等的課餘活動,讓漢鼎娃對國家的歷史與發展、對民族文化都有了更為鮮活、具體、全面的認識。

三、解決不同家庭背景的子女教育問題
五年來,這份初衷始終未變。漢鼎書院設立的初衷之一,便是希望內地家庭子女、跨境學童在香港也能接受融匯中西的高質量教育,學生未來無論前往內地亦或海外繼續學習,均能順利銜接。尤其對於不少需要隨父母工作調動而轉學的中資企業子弟來說,兼具內地課程體系和國際課程教學優勢,既重視品德教育,又具有國際視角、素質教育的漢鼎書院,成為了他們最佳選擇之一。受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及新冠疫情影響,漢鼎書院有相當數量的學子被迫離開香港,轉學至內地中小學,其中包括內地課程學校和國際課程學校。多位曾經的漢鼎學子的家長仍和我們保持著聯繫,向漢鼎老師反饋孩子轉學後能夠順利適應,並感謝漢鼎書院提供的良好教育。
而自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本地家庭為了找尋一所「合三觀」的學校,也選擇將孩子託付給漢鼎書院。在漢鼎營造的安全、安心、舒心的教育環境中,來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孩子們,齊聚於此,共同學習開放包容的東方氣韻,在國際視野中理解家國情懷的深刻內涵,在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時放眼全球多元文化。

四、勇擔「抗疫救助」、「公益助學」之重任
五年來,這份承擔一如既往。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世界按下了暫停鍵。作為疫情期間香港最早一批採用線上教學的學校,漢鼎書院贏得了不少校內外師生、家長的點讚與羨慕——「滿滿的正能量」、「行動快速又兼顧教學質量」。線上授課雖然是非常規情況下的無奈之舉,但是漢鼎書院在「學生為本」、「學生利益第一」的原則下,依舊扛起「責任」二字,為孩子們創造一切學習的可能,撐起一片可供他們自由翱翔的藍天。雖歷經艱辛,但對教育的初心和熱誠依舊。

在確保教學質量之餘,漢鼎書院希望孩子們也能借此機會,學會用一點善心、一絲善行,扶危救急,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在學校的組織下,漢鼎娃踴躍參與了《中國日報》(香港版)2020年3月為在疫情前線戰鬥的醫護人員鼓勵打氣的活動。漢鼎學生會也通過籌款捐助活動,籌集到了人民幣60624.88元,並將款項轉交給城中一角救助站購買抗疫物資。這群漢鼎娃在給捐款者的感謝信中,這樣寫道:

「遠水或許救不了近火,可當遠水都竭力想要熄滅熊熊烈火時,我們又怎能看著逐漸被火焰吞噬的屋簷,擺出事不關己的姿態呢……當前線醫護人員們穿上嶄新的防護裝備站上崗位時,想必他們心中除了常人穿上新衣服的喜悅之外,更會多了一份堅定……我們相信前線的醫護人員們都能平安與家人團聚,吹響勝利號角的日子也會因為每個人伸出的援手而不再遙遙無期。」

與此同時,益利樂生教育基金有限公司暨漢鼎書院也在疫情期間,向世界各地捐贈物資,以期讓漢鼎娃明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真諦。

2022年3月,組織線上抗疫講座,並向香港抗疫前線捐款港幣一萬元;

2021年7月,無償從武漢運送大批救援物資到河南省浚縣小河鎮;

2020年,向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八五六農場醫院(衛生所)捐贈了八箱共3200盒防疫中成藥;

2020年,向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華僑海外同胞分別捐贈了2880盒和2400盒防疫中成藥;

2020年,向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捐贈了2400盒防疫中成藥;

2020年5月,向美國洛杉磯僑胞捐贈了共2000人份、14000副防疫一號方茶飲。韓國、加拿大地區僑胞也陸續收到我方捐贈的防疫中成藥;

2020年疫情期間,多次捐贈各類生活物資至武漢各社區,並與疫區受影響的人建立長期互助關係,幫助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重回正常人的生活軌道;

……

此外,自基金會成立以來,公益助學活動也一直在進行中。捐贈錢款物資、幫助村民重建危房、探訪農村基層老師、定期回訪受助對象……我們用實際行動支援貧困地區教育的長足發展,托舉起學子們的教育之路。

據不完全統計,基金會創設至今,各類公益贊助捐贈已愈100萬元人民幣及200多萬元港幣。

這些義舉並非為了獲得讚揚或是博取宣傳。在扶危濟困、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潤物無聲之時,我們謹盼望,漢鼎學子亦能不斷踐行「高情遠致」、「明德惟馨」。

五、組織學生進行各類社會服務活動
五年來,這份責任絕不懈怠。將「傑出的領袖能力和社區服務意識」作為立校基石之一的漢鼎書院,希望孩子們能具備「達則兼濟天下」的領袖風範和「少年肩道義」的責任感,在積極向外看的同時,也要勇於向內看,充分理解自身所處的文化傳統和當代語境。因此,除了平時各種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外,每年11月,我們還會組織社會服務周活動。在特定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引領漢鼎娃行成心靈上的觸動和「質」的成長與提升,同時也為社會發展、特殊群體貢獻一份力量。例如,多次舉辦的淨灘活動,用一校之力改善海洋生態環境;探訪老人院、自閉症中心、智力障礙康智中心、視障學校,關注、幫助特殊群體;數次支教希望小學,形成跨越上千里的教育結對;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務農、建校舍,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六、助力優秀教育人才留港 增強香港國際競爭力
五年來,這份心願不斷實現。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通過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吸引世界各地優才、專業人士來港發展。而以國際化、專業化、高質量聞名於世的香港教育,自然也吸納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師資人才。這不僅鞏固了香港教育的傳統優勢,還為教學、教研注入新鮮的能量,提升香港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在漢鼎書院,強大的師資團隊一直是核心競爭力。我們既有二、三十多年教齡的資深老師,也有潛心教研、心懷教育熱忱的年輕骨幹,當中不乏一些持工作簽證、IANG簽證或通過優才計劃來港的教師。這一方面解決了優秀年輕人留港就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擴充了香港教育的人才庫。

七、與優質企業戰略合作 發展大灣區教育
五年來,這顆勃勃雄心永不眠。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各項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港人選擇舉家到內地發展事業。而積極推動大灣區教育產業,無疑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匯聚大灣區,助力國家的發展。有鑒於此,益利樂生教育基金暨漢鼎書院於2021年5月與廣州市城市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大灣區合作辦學、組織師資培訓和交流、開展學術合作研究等,為大灣區吸引而來的全球優秀人才解決子女教育需求,同時亦為大灣區的品牌打造增添亮色,豐厚底蘊。香港中國企業協會副總裁、前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金萍女士作為主禮嘉賓出席簽約儀式時說道:「漢鼎書院所秉承的辦學理念及模式是未來香港乃至大灣區教育發展的方向。我希望漢鼎在香港教育領域發揮引導作用的同時,能將成功的辦學理念與經驗推廣到大灣區,使得大灣區的教育水平得到提升,這也是我們希望能在下一個階段看到的合作成果。」

她續言,「作為一個好的辦學機構、優質的教育資源,一定能得到大家的歡迎。我相信,未來我們中資企業還會加大對漢鼎的支持。」

而大灣區教育的發展,離不開各教育主體的助力與緊密合作。

因此,漢鼎書院於2019年及2021年主辦了兩屆「一帶一路」大灣區教育高峰論壇,分別以「當今教育的責任與挑戰」、「慶賀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為主題,邀請了中聯辦、香港教育局、外交部駐港公署等領導,以及香港、澳門、廣東等地的逾百名學校和教育機構代表參加。

兩屆論壇圍繞灣區教育資源共享、建立健全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香港教育體系等話題,進行深入的探討,達成多項共識。與會的粵港澳大灣區學校及教育機構代表還曾在2019年的論壇上,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教育發展意向書》,倡議建立教育協作夥伴關係,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共同推進大灣區教育的發展。幾年來,多方就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體會保持密切溝通,並不斷拓展、深化主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伴隨著香港、內地,甚至是亞太地區近30家媒體對兩屆論壇的報道,我們欣慰地看到各方對大灣區教育的關注和支持。漢鼎書院也將繼續攜手更多大灣區的學校及教育機構,辦好教育,止於至善。

即將年滿五歲的漢鼎書院,雖歷經磨難,但厚積薄發。漢鼎娃的點滴進步,無疑是對教育者最真切的回報,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一路奮力托舉,是激勵學校砥礪前行、勇攀高峰的巨大動力。

作為獨立且不受政府資助的辦學團體,漢鼎通過建校計劃募集辦學資金,所籌款項僅用於現有校舍及設備的定期維護保養、裝修未來可能的新校舍,購置設備並進行環境優化工程等。

現借此機會,提取校網上明示之建校計劃要點。亦歡迎有意向報讀漢鼎、申請建校計劃之家長與我們聯繫。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本協會立場,如有任何問題需要咨詢,可直接聯系漢鼎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