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及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八大中心」,特區政府不能完全寄望於本地人才培育,必須積極引進國際人才,為香港各產業的構造打下堅實基礎。”
5月30日起,英國政府啟動新的簽證計劃「高潛力個人簽證」(High Potential Individual visa, HPI),簽證計劃面向英國以外50所頂尖大學過去5年的畢業生,申請人不受出生地限制,且可以先赴英,再找工作,明顯比其他簽證計劃寬鬆。我國共有4間大學上榜,分別是清華、北大,及本港的中文大學和香港大學。

英推新簽證計劃 傳遞兩個警號
筆者認為這裏傳遞出兩個重要警號:其一,全球人才的競爭已趨白熱化,未來節奏亦將不斷加快;其二,我國頂尖學府畢業的學子,尤其是理工科人才,已成為國際人才競爭的吸引對象。第二個警號直接關係到國家與香港未來的長遠發展,而香港作為國家與世界的窗口,在人才吸引政策上實在不應裹足不前。針對以上提出的兩點警號,筆者認為目前香港在人才引進機制上存在幾點問題:其一,沒有一套公開明確且透明的機制,系統地招徠國際人才;其二,人才來港後,政策配套方面存在不足,政府對外來人才的各範疇支持均有待提高;其三,由於生活條件、文化差異等因素,人才始終無法完全融入本港社會,這個問題在內地來港人才上更得到充分體現。事實證明,要保持及促進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構建《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到的「八大中心」,特區政府不能完全寄望於本地人才培育,必須積極引進國際人才,為香港各產業的構造打下堅實基礎。但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引進機制,首先需向世界傳達香港求賢若渴的信息:特區政府在6月1日便率先推出一項先導計劃,為醫療衛生、高等教育等10個界別的非本地人才來港參與短期活動提供入境便利。筆者對此表示贊同及感到鼓舞,並冀望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能為理順香港與國際人才來港發展的機制擔當指路明燈,長遠提升本港對國際人才的競爭力。

以專責機構統籌引才政策
此外,為扭轉香港在人才引進上缺乏系統性政策支撐的弊病,及培養香港惜才、愛才的社會氛圍,筆者希望政府能設立專責部門或委託專責機構,全面統籌和規劃引才用才政策,及對人才提供系統性的評核與認證服務,便利各類專業人才來港發展。這可參考台灣的「人力銀行」,在港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讓人才清晰了解香港各產業對人才的需求,並與官方互相合作,積極配對人才和相關產業。筆者認為,隨着地緣政治變化,全球各國對人才——尤其是理工科人才——需求必定日益上漲。人才的多寡,將直接與國家之間的激烈競賽掛鈎。除了引進人才,如何讓人才留下來、建立長遠的人才儲備機制,更倍考功夫。英國的HPI計劃雖只包括4所中國高等學府,但筆者預計,未來各國將有更多相應人才政策出台,涉及的中國學府名單亦將愈來愈長。在此務必警醒仍沉醉過往的港人:今天的香港,由於發展動力不足,優越感正逐漸褪去,必須在未來10年間殫精竭慮,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帶動香港甚至整個大灣區的產業發展,否則後果堪憂。

(原文發表於《明報》,作者是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理事、政策研究中心副總監 劉國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