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廣東深圳的陳贇是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的副會長。從讀書到留港工作,他表示在香港的這
8年讓他收穫頗豐。作為在港奮鬥的年輕人,他希望大家保持一個饑餓感,不斷地充實自己,勇於創新,敢於承擔,在提升、完善自己的同時,也更多的和周邊的人去分享。

Q1:您是通過怎樣的途徑了解到協會,並加入協會?

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主席駱勇,在和他的交談過程中,收獲良多,也對於他對於香港的期望深有同感。

駱主席於2013年創立了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就是看到了香港目前優才專才的人群達到數十萬,他們都有良好的學歷,有很高的專業素養,一直以來為香港做貢獻。他希望創造並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凝聚這樣一群人,讓他們在香港發光發熱,同時也為香港更好的明天砥礪前行。

Q2:剛畢業時為什麼選擇留在香港工作?

當時出於以下三點考慮:首先因為自己本身是深圳人,香港與深圳也只是一河之隔,離家不遠,當自己想家的時候能隨時回去。其次,相較于深圳,香港是一個更自由、更包容、更多元、更開放的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這樣的一個城市氛圍對我個人的成長,我認為是非常有利的。最後香港的快節奏也是吸引自己的一個地方。因為我認為年輕人就應該在快節奏里生活,這樣以後在處理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能遊刃有余。

Q3:您在香港經歷了港資、日企還有中資等不同背景的公司,您認為不同的企業文化在您身上留下了哪些烙印?

其實三種不同背景的公司伴隨著我的人生成長。港資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當時給我的最大的感悟就是,大家講究的會是Result-Orientated, 即結果導向。初出社會的我,以為社會會像學校那樣,只要學習成績好,老師就會誇你棒。但其實出來社會工作,做好工作只是你分內事,是應該的,沒什麽值得被讚揚。而你做得通宵達旦,即使再苦再累,最後是沒有成果,也不會有人心疼你。在那時候,我真正感受到社會的人情世故,冷暖自知。但也感謝那一段經歷,讓我的心理承受能力迅速成長,也讓我明白待人以真誠是多麽彌足珍貴。

後來在日企工作的日子里,我了解到除了高效之外,擁有一份匠人精神是對客戶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負責的態度。即使一件小事,你把它做到極致,那也一定會是一件了不起的,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的事。縱使失敗,你也一定問心無愧,無妄光陰。

而在香港的中資公司,更多讓你感受到一種人情味,無論從同事的共處以及客戶的關系上,都會更加融洽以及舒適。而在現在特殊的國際環境大背景下,中資企業之間也更加的互信、互惠、互利,在國家大方針的引領下,在推動彼此業務增長的同時,也在推動社會的發展、繁榮和穩定。這種感覺心里也會更踏實,因為你會感受到自己有一個更有意義的使命,為這個使命在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Q4:您有什麼經驗可以和內地在港專業人士分享?

我覺得可以給大家一個信念,就是內地來港的專業人士,你們都是各自行業的精英,咱們無需妄自菲薄,也不應安於現狀。保持一種饑餓感,不斷地充實自己,勇於創新,敢於承擔。在提升、完善自己的同時,也更多地和周邊的人去分享。因為咱們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建樹的同時,也是在幫助你身邊的人,幫助香港你所屬行業的繁榮做貢獻。

Q5:在港拼搏的八年時間裡,您認為自身發生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閱歷多了,相比較以前的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強了,做事情穩重了。

Q6:您會如何向您的朋友推薦香港及粵港澳大灣區?

相信大家都了解「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是打造比肩國際一流的灣區。國家很多政策也是在扶持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產業轉型、結構調整需要城市更新,產城融合是必然趨勢,發展機遇不言而喻。

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之一,香港,這里有各地美食薈萃,還有很多好吃的本地小吃,路上隨手拍一張都會是俊男美女,下樓逛街可能都可以撞到明星,整個城市文化素養也相對較高,交通便利四通八達,還有保護的很好的自然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