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已經在香港生活了將近9年,很高興朋友推薦我加入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接下來我會跟大家絮叨關於我的平凡經歷。

認識我的朋友,也許這輩子想破頭也不會想到,我在香港從事一個創新的行業——寺廟管理投資人。包括我家裡人、身邊的朋友了解這個行業的人少之又少。我也不敢說自己是內行,畢竟了解這個世界越深入,越會發現自己的無知。

我本身是少數民族,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民族學)專業。猶記得上學第一堂課,系主任跟我們鄭重宣佈「同學們,你們如果想要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最低學歷是博士,想要掙錢基本很難。」我相信大多數同學聽完後臉上寫著一個「囧」字。但是我還是要裂墻推薦人類學,讓我們渡過愉快開心的四年。除了學習人類發展史,人類社會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知識,最有收穫的就是通過了解世界和中國民俗文化,民間野史,宗教信仰,地區習俗等,擴大了視野,學會了包容。

我之前是一個平平無奇的打工人,做過行政,跑過業務,皈依佛教道教,最後選擇在香港讀MBA,因此也留在了這裡。

香港是一個做宗教民俗田野的好地方,我在這裡試圖去學習和理解不同的宗教表達的為人處世常理。平時不用會客的時候,我都在研究不同的民間信仰對本土文化的影響,現在也攻讀廟宇管理文憑。閒時也會逛不同的寺廟道觀,跟不同的道長法師請教心得。

2019年中秋祈福晚會 兩岸三地老師交流

作為一個粗糙的廟觀癡,我時常沉迷於各種都市傳說和神秘事物。在一次台灣之旅,發現原來寺廟文化如此盛行。台灣人常開玩笑說廟比酒店多,大約有1.2萬多家。你能想得到想不到的神明,在那邊比比皆是。我聯絡熟悉的一間台北天德狐仙廟的沈孟勳老師(主持)請求讓我在香港幫她籌備分壇。當然她不可能答應我,畢竟我是一個外行人,並不清楚廟宇運作。在多次溝通和拜訪(經歷了5年死纏爛打),沈老師答應來香港看看環境,最終答應跟我合作,我得以去台灣正式拜師,作為沈老師的首席大弟子。

沈老師待我如女兒,把畢生所學一一傳授與我。所以我可以把工作和學習的商業經驗融合民間信仰功能運用在了寺廟管理投資上,並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勵。因為廣結善緣,我和不少機構聯合舉辦過線上線下活動和課程,幫助大家發現自我,提升自我。

當世界因為疫情稍作停擺的時候,我在大家的幫助下成立天德狐仙廟香港聯絡處(位於銅鑼灣)。

如今,我作為年輕一代投資管理人,已經嘗試帶領弟子們共同成長。我想要做的不僅僅是文化傳播,還要做到傳承,所以必須擔負影響(不敢說引導)弟子們和信眾的責任 。


我做寺廟管理投資很獨特,是為了讓大家對宗教與民間信仰有個相對平常和不會偏差的認識。新時代的寺廟管理投資人可以開設管理自有寺廟,輔助別人管理寺廟及培訓相關從業人員。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實踐和進步,所以選擇自己開設道場。

從事這個行業,我一直期望有緣人:

1.跟我一起學習,教學相長,可以導人向善;

2.不要迷信,不要被詐騙,不要誤解;

3.了解自己,幫助自己。

我們做師父不過是一介凡夫,跟普羅大眾面對一樣的問題。而宗教和民間信仰作為人類互相撫慰及凝聚的方式存在是歷史悠久的。我渴望更多的朋友一起承接中華傳統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這些年我跟著老師(沈孟勳老師和九千老師)看了幾萬個案例後,老師「破解」了人生好運的密碼:

不求少年成名

不求青年得志

不求中年發財

只求晚年安詳

最後祝願大家四季平安,知足常樂!